弱電磁場誘導的 DNA 轉導
多年來,有幾份報告表明化學分子具有特徵性的電磁(EM)特徵,該特徵攜帶分子的信息和功能。此外,有人建議可以從物理分子中記錄分子信息,並使用極低頻範圍內的外部電磁場將其轉移到單獨的水溶液中。許多科學家,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 Luc Montagnier,已經研究了 EM 印跡解決方案。關於 Luc Montagnier,他和他的研究團隊一直在研究來自連續稀釋的 DNA 溶液的 EM 信號,並發現 EM 信號可以通過共振現象轉移到水溶液中並誘導水納米結構的形成。這些水納米結構為重建原始 DNA 分子提供了 DNA 模板。此外,據推測 Taq 聚合酶(負責複製 DNA 的酶)可以通過交換波場“看到”DNA 分子的 EM 特徵。這種機制得到了量子場規範理論範式的支持。
這篇文章回顧了 B. Q. Tang 等人在 2018 年發表的題為“弱電磁場誘導的 DNA 轉導的速率限制因素”的出版物。靈感來自 Luc Montagnier 和他的研究團隊的工作。
這篇文章回顧了 B. Q. Tang 等人在 2018 年發表的題為“弱電磁場誘導的 DNA 轉導的速率限制因素”的出版物。靈感來自 Luc Montagnier 和他的研究團隊的工作。
研究的目的是什麼?
該研究的目的是檢查影響 DNA 轉導的各種因素,以提高轉導率。 作者調查的變量是:
- 水溶液的組成,
- 容器的材料,
- 稀釋步驟,和
- DNA片段的起源。
作者做了什麼?
這些實驗進行了一年的時間。 實質上,對於實驗裝置,DNA 和水溶液在銅線圈中彼此相鄰放置 16-18 小時。 在此期間,預計會發生信息轉導,從而產生被稱為“轉導溶液”的知情水溶液。 隨後,作者對轉導溶液(或連續稀釋的轉導溶液)進行了聚合酶鍊式反應(PCR)和凝膠電泳,以確認轉導過程是否成功(圖 1)。 為了比較,還進行了對照實驗。
數據揭示了什麼?
數據顯示,DNA轉導取決於:
- 水溶液的組成,
- 傳導容器的材料,
- 加入稀釋步驟,和
- DNA片段的來源。
以下是結果摘要。
1. 水溶液的組成
為了研究水溶液組成對 DNA 轉導的影響,製備了兩種不同的樣品,然後進行 PCR。 第一個樣品僅由純水組成,第二個樣品由混合了 PCR 成分的純水組成(圖 2)。 獲得的數據表明,與純水相比,由含有 PCR 成分的純水組成的水溶液的 DNA 轉導率更高(圖 3)。
2. 轉導容器的材料
為了研究容器材料對 DNA 轉導的影響,作者將親水石英比色皿與疏水 Eppendorf 管的使用進行了比較(圖 4)。 據觀察,與轉導率分別為 38.5% 和 8.7% 的疏水容器相比,使用親水容器在 DNA 轉導方面更有效(圖 5)。 對這一觀察結果的解釋是在親水材料表面附近形成了一個“排除區”,假定該材料包含許多相干域。 這些相干結構域可能導致水中納米結構的形成,並在 PCR 擴增過程中用作 DNA 模板。
3. 加入稀釋步驟
為了評估連續稀釋對 DNA 轉導的影響,作者檢查了兩個 DNA 片段 DNA105 和 DNA183 的未稀釋和稀釋轉導溶液(圖 6)。 數據顯示,當轉導溶液(即知情水溶液)進行十進制連續稀釋(D10)時,與未稀釋樣品(D0)相比,兩種片段的轉導速率顯著增加(圖 7)。 作者通過相干域解釋了這一觀察結果——也就是說,即使在連續稀釋後溶質濃度降低,相干域的數量也會增加,因此,印記所有頻率的能力也會增加。
4. DNA片段的起源
為了探索 DNA 來源對轉導的影響,作者研究了來自致病源 (DNA105) 的 DNA 和來自非致病源 (DNA183 和 DNA285) 的 DNA (圖 8)。 發現所有三個片段的DNA轉導都是成功的; 然而,轉導率在一定程度上受 DNA 來源的影響——與非致病性來源的 DNA 相比,致病性來源的 DNA 片段似乎稍微活躍一些(圖 9)。
總之,作者在電磁場的影響下實現了將 DNA 轉導到水溶液中。 此外,作者得出結論:
- 為了成功的 DNA 轉導,需要低頻 EM 場;
- 在水溶液中加入 PCR 緩衝液和 dNTPs 提高了轉導率;
- 使用親水性轉導容器導致更高的轉導率;
- 對轉導溶液進行連續稀釋可提高 DNA 轉導率; 和,
- 無論 DNA 來源如何,DNA 轉導都是成功的——也就是說,來自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來源的 DNA 片段都可以傳遞信息。
這是什麼意思?
B. Q. Tang 等人提出的證據。 與 Luc Montagnier 和其他人的工作一致,並展示了影響 DNA 轉導率的各種參數。 此外,作者還從量子電動力學和相干域的角度解釋了這些觀察結果。 儘管需要進一步研究以充分理解水印記,但這些結果支持將分子信息轉移到水中,並為使用包括 IC 在內的信息醫學打開了大門,作為可能的廉價和無毒治療。
參考
B. Qing Tang, Tongju Li, Xuemei Bai, Minyi Zhao, Bing Wang, Glen Rein, Yongdong Yang, Peng Gao, Xiaohuan Zhang, Yanpeng Zhao, Qian Feng, Zhongzhen Cai & Yu Chen (2018): Rate limiting factors for DNA transduction induced by weak electromagnetic field, Electromagnetic Biology and Medicine. https://doi.org/10.1080/15368378.2018.1558064
Est-ce que cet article pourrait expliquer pourquoi vous conseillez de prendre des bouteilles en verre pour les imprégnations?
A ce propos, est-il correct d'imprégner dans une bouteille ou u pot en verre et de passer le liquide ensuite dans un pot ou une bouteille en plastique?
本文能否解釋為什麼您建議使用玻璃瓶進行浸漬?
對此,將液體浸泡在玻璃瓶或罐子中,然後將液體倒入塑膠罐或瓶中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