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順勢療法,也有人稱為 IC,是印有生物活性物質的電磁信息的水(或其他載體),其作為替代治療方法的應用已顯示出巨大的前景。 然而,與傳統的順勢療法一樣,圍繞該療法仍然存在爭議。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回顧了 V. I. Korenbaum 等人發表的題為“順勢療法和安慰劑的電子順勢療法副本的吸收光譜有本質差異”的出版物。 人。 其目的是通過使用吸收光譜提供客觀的科學數據,以說明通過電子順勢療法製備的樣品與安慰劑之間是否存在差異。
作者發現大多數 IC 樣本確實存在效果。 事實上,與安慰劑相比,manus IC、DNA-tox IC 和有毒金屬 IC 在至少 4 個光譜區域的 800-700 nm 波段中都顯示出統計學上顯著的光譜差異。 對於其他 IC 樣品,與安慰劑相比,細菌 IC 和香草扁桃酸 IC 僅在一個光譜區域有顯著差異,而對於真菌 IC 和病毒 IC,沒有觀察到差異。 此外,27 個安慰劑樣品的光譜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圖 2. 與安慰劑相比,不同 IC 樣品觀察到的光譜差異數量。
下一步是什麼?
雖然需要進一步的工作來了解為什麼一些 IC 樣本與安慰劑相比顯示出顯著差異而其他樣本沒有,但 Korenbaum 等人提供的數據。 人。 仍然提供科學證據表明電子順勢療法和安慰劑之間確實存在差異,因此支持使用電子順勢療法,因此支持使用 IC,作為替代/補充療法的一種形式。
作者做了什麼?
對於每個 nosode,使用無菌鹽水溶液製備 9 個電子順勢療法(或 IC)樣品,共 63 個樣品(圖 1)。 此外,還製備了 27 個安慰劑樣品。 使用雙光束光譜儀在800-600 nm波段以0.5 nm間隔測定樣品的吸收光譜,並記錄光密度值。
數據揭示了什麼?
下一步是什麼?